7月初零星發現一些可食牛肝菌,
像這一朵<橡樹牛肝菌>, 長的多好啊!
用手一摸, 整個肚子都是空的!
哈~ 小動物們手腳俐落不留痕跡,
這功夫可是比吸星大法還高還深,
他們才是任我行.
是這樣的啦, <牛肝菌>若是在夏天出菇,
柏林周圍情況皆是:
只可遠觀不可褻玩也!
得了~ Yvonne挑些他們不愛的!
話雖如此, 市場上可是賣的貴桑桑,
像這些~ 雞油菌們:
長成一朵花, 多艷!
當然; 進森林還有許多許多驚喜~
歐洲的水晶蘭/Monotropa hypopitys ,
我喜歡中國大陸取的名稱: <松下蘭>,
可咱們台灣好像稱他為<錫杖蘭>.
德文叫他們<雲杉蘆筍/Fichtenspargel>, 哈哈!
象形取名在德文裡常見,
比如說: <Pilz> 就是<菇>的統稱.
Steinpilz石頭菇/也就是牛肝菌;
Schimmelpilz 是黴菌等等等..........
但是; Heizpilz, 暖菇~ 是啥東東???
對啦~ 就是露天餐廳為顧客準備的活動電暖氣.
也對啦~ 是, 長的....... 有點像菇啦!
離題了, 快轉回來~
黃金銀耳/Tremella mesenterica 亮眼吧!~
會變色的<藍圓孔牛肝菌>這時候看來可口極了!
哈哈~ <葡萄狀枝珊瑚>睡醒囉!
終於有一朵<雲杉石頭菇>可以帶回家了!
不過; 除了驚喜也或許是驚嚇, 呵呵~
被啃光汁液的<白鬼筆>, 您說像什啥?
小金龜就是敢動我的牛肝菌!
如此狂妄的行為跟鵚鷹差不多,
還外加一隻小蜘蛛, 哇哩~
無采這麼大一朵啊!
我Yvonne, 雖為採菇大盜,
但怎麼也有個<盜>, 跟<搶>可是有分別的!
就讓他吧~
一顆小白可不是高爾夫球,
這是真菌類<鵝膏科>的兄弟.
白色外衣以後會成為菌蓋上的鱗片,
是甚麼還得看小球長大後變成甚麼顏色才見分曉,
但絕非善類!
長成這樣很難沒印象吧?
<擲絲膜菌/Cortinarius bolaris>色彩鮮艷,
但是有毒!
<絲膜菌科>的外表, 就像是華麗風衣裡,
藏著薄紗縲絲襯衣. 聽起來挺挑逗的,
有機會來給他們出個專輯.
欣賞他的人說A. 多看好幾眼!
害怕他的人說B. 驚聲尖叫還外加落荒逃命!
是A或B分的很明顯, Yvonne想知道的是~
那兒是頭那兒是尾!
免的辜負這新建的五星級昆蟲旅館!
好了, 該給克拉拉奶奶籌備禮物了.
在出發到巴伐利亞之前得密集點~
採菇; 採鷄油菌菇!
奶奶說, 他那兒很少見到<蛋菇/Eierschwammer>
換個地方又換個名字,
怪不得Yvonne得多記個拉丁名慢慢消化,
天啊!
這樣算不少了, 奶奶應該會喜歡吧?!
密集在森林裡巡邏收獲當然豐富,
而且;
Yvonne真的不是運氣好更不是有甚麼菇菇眼!
氣候對了勤勞點, 很多時候翻開落葉........
瞧~ 這不就好幾朵了!
今年菇菇季剛開始的新玩意~
雞油菌焗起司飯.
那時還沒到真正的菇季, 買了一些草菇湊數.
實驗不怎麼成功, 乾巴巴的.
而且顏色也差不多, 看起來一點都不美味!
加些配色將就點兒, 開動吧~
但是; 這一朵........... 哈哈哈..........
最營養的早餐就屬他了!
來賓掌聲鼓勵!!!
野生菌菇觀察相關連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