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照片可以挖掘懶惰日記, 哈哈~ 就是敝人在下我!
去年的這個時候, 正確說是五月18號, 老公邀我一起去看熱鬧.
唉呦我說老公啊, 你明知道老婆不喜歡人擠人.
走吧, 你已經多久沒出門了? 該換點不一樣的空氣了!
是啊, 去年初還埋在失親的低潮, 柏林的鬼天氣居然配合得剛剛好:
老是下著雨, 一整個陰!
為了不辜負另一半的體貼, 還是勉強出門了......
這一天是柏林藝術嘉年華的前奏, 兒童藝術嘉年華.
下午三點, 人家都快散場了, 老公帶我從尾巴進去,
才走幾步我們又往回走了!
啊~ 硬拉我出門, 才看到打烊的舞台就要回家啦?
嗯! 感覺不太好, 這兒是南邊.
對啦, 我家阿逗仔不喜歡柏林南邊, 那兒一向是讓警察頭痛的區塊.
是的! 這兒是柏林<Kreuzberg區>,
歷年勞動節有勞工上街遊行的傳統,
後來演變為新納粹挑釁民族主義的暴動,
警方在每年的這一天皆嚴陣以待,
反納粹團體也在同一天上街抗議民粹主義.
近年市府刻意將此區發展為年輕族群的藝術區塊,
暴動在這兩年已趨平靜.
阿逗仔望了一下四周~
為活動支援的眾多警車與待命的救護車都還在路旁....
是表示安全吧?! 走一下看看也好.
這有個奇怪的花園綠地, 中間是一條步道,
看起來是兩條馬路之間的畸零地. 旁邊立著許多說明的小牌子~
啊~ 這兒是柏林圍牆的舊址啊? 天啊我真該常出門的........
緊臨綠地有間很奇怪的房子, 看起來像臨時搭的,
一棵大樹從屋子裡穿出來. 也不可能是孩子的樹屋啊!
馬路的另一邊還有一間車屋, 有人進出呢!
不對~ 這是柏林嗎?
你們德國不是有獨一無二的秩序警察嗎?
而且正牌的就在旁邊, 怎麼沒人管?
這幢建築立在廣場中間, 看來像是教堂.........
看了一下說明, 他原來是一間醫院, 後改為<藝術之家>.
還真是新舊並存的最佳示範!
藝術之家隔個馬路, 也就是舊東柏林<Lichtenberg區>,
這棟新建築將成為立體森林. 看樣子還得再等幾年才會看到成果.
順著圍牆舊址走到<聖密夏埃爾教堂>,
這教堂是建在<露意森城市運河>邊上.
二戰後的歷史痕跡~
翻拍解說牌的舊照可以看到以前的樣子:
很美的水塘造景也有著很美的名稱~ <天使塘>.
繞著<天使塘>走一圈, 鐵線蓮花架~
超級浪漫的紫藤花架~
可以想像當初東西柏林時期這兒是多麼的危險緊張,
現在, 一群年輕人在這兒聚會, 大辣辣的把啤酒冰在界河上,
就算界河已變成噴泉!
這一小段界河也有故事:
柏林二戰後幾乎是一個大廢墟,
被炸毀的建築材料沒地方丟, 運河, 就這麼被填了!
這是西方藝術家的佛像, 呵呵!
看樣子就要下大雨了, 再看一眼美麗的<天使塘>,
別再有戰爭了!
PS: 距離這天的幾個月後, Yvonne在<德國之聲>看到一個照片籍,
主題是<德國最有名的樹屋>.
啊! 這不是我拍到的奇怪房子嗎? 哈~
循線找了些資料, 挺有趣的......
這間樹屋是東西德時期, 在西柏林的一個土耳其人建的.
他當初退休後見這塊地空著, 於是在此種了些蔬菜, 也建了這個小樹屋.
兩德合併後市府要他遷移, 這引來一件官司.
後來竟因為這塊地不屬於任何人, 他贏了官司, 可以繼續種他的菜.
現在已經是兒子在種了! 因此, 這樹屋也成了見證東西柏林的觀光景點.
仔細看我拍的照片上, 還真拍到一團觀光客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