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買了一本菇菇食譜 ,
書名: 最常見的當地菇類 / Die haeufigsten heimischen Pilzsorten.
這本書不止介紹市場上的培養菇菇,
更有一些歐洲可食野菇的料理方法與辨認細節.
太好啦! 有了這本書, 以後我又採了什麼新野菇上桌, 阿逗仔就不用驚慌失措的到處跟人說再見了!
對啦, 沒理由讓一個台灣來的教他們吃野菇. 可是; 別人不相信就算了, 怎麼自己老公都怕老婆我謀害親夫? 阿逗仔你聽好了: 改天等你有郭台銘的身價, 我再考慮一下怎麼佈局, OK?
再說吧, 認識更多野菇, 就是多花時間與精神在野菇身上啊!
哈~ 現在可不是Yvonne說, 或圖鑑上說可以吃而已; 是食譜也有寫歐!
其實新書裡的菇菇Yvonne都認識, 買回來就是要當我的背書. 沒辦法, 人微言輕吧?!
嘮叨一大串, 還是快來分享新書帶來的新功課:
雖說書裡的菇菇都認識, 但許多細節難免被遺忘, 尤其是摺菌類那些個頭不大, 菌肉也不多的菇菇. 在森林裡, 同樣的體力與時間, 嘿嘿, 當然要採更好吃更有份量的菇啦!
看他們的樣子, 晶瑩剔透! 還沒採到就化了吧? 哈哈哈~
西滴! 雨量多的時候, 這是他們的<絲貝秀>啦!
<黏小奧德菇>是他們的名字, 白淨的外表, 成群的長在枯木或朽枝上.
但是; 這能跟吃劃上等號嗎? 當然啊, 書上就有它!
而且還說: 絕對是可食的!
歐~ 問題來了!
我最常採用的圖鑑卻說這<黏小奧德菇>是不可食的!
到底能不能吃呢?
Yvonne決定要來做一個各國大比評, 看到底哪國人比較不怕死! 歐~ 是比較愛吃!
1 首先當然是新書上說可以吃, 但不是什麼美味. 德國~
2 在倫敦買的書裡說是不能吃. 這本書的封面正是< 黏小奧德菇>呢!
3 另一本英國原版的德文譯本也說不能吃.
4 <中國大型真菌>說可以食用但味道差, 有腥味, 藥用是有抗癌效果的.
5 咱們台灣的<野菇圖鑑>也說可食, 味道差強人意.
6 台灣出版的<世界菇類圖鑑>上的翻譯名字是<霉狀小奧德菇>, 可以吃. 有趣的是, 這位作者萊梭/Thomas LæssØey雖是丹麥人, 但卻是在英國得到真菌學博士; 同一本書在大陸出版書名為<蘑菇>, 也同樣說明可食, 但不値得.
7 日本的<原色日本菌類圖鑑>寫著: 食.
8 另一本原版法國的德文譯本也說是可食的.
好玩吧?! Yvonne的結論就是: 只要是無毒, 當然就可以吃, 只是好不好吃罷了.
<黏小奧德菇>, 大盜我就不吃你啦~
中文: 黏小奧德菇/白黏蜜環菌
學名: Oudemansiella mucida
德文: Buchen-Schleimruebling
菌蓋: 3-12cm
菌摺: 白色 彎生 間隙寬 有小摺
菌環: 有
菌柄: 4-10cm
菌肉: 白色
Yvonne提醒各位格友:
野外有許多菇類長相類似,
爲避免中毒事件發生, 若無專人帶領,
請勿自行按圖採摘野菇食用!